2018届校友沈倩——“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六位未上台的预备领诵员
2021-07-03
宁波市效实中学校友会
宁波市效实中学校友会
2021-07-03
字体大小 [ ]

沈倩

中共预备党员,宁波市效实中学2018届毕业生,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曾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经过选拔成为中国传媒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期学员。曾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记者”等荣誉称号,在学院新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新闻人物采访”十强奖、“辨义识音”第二名。

无论谁站上领诵的位置

每个“家人”都会在背后支持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天安门城楼前的千人献词团备受瞩目。而在献词方阵的最前面,是四位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领诵员。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六位预备领诵员,和他们一起天天训练,准备上场,沈倩就是其中之一。

   10名“千挑万选”的孩子中,最终只有4人能真正站上广场领诵的位置。如果自己落选了怎么办?沈倩用一个故事,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从小和妈妈学习曲艺的沈倩,在一曲越剧经典之作《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的助力下,轻松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如今,她已是一名大三的学生。

    2018年,沈倩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随后,她被选拔加入了学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党史知识等。

    今年3月,沈倩等20名学生被选中参加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的献词领诵,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密集集训。“这次有幸参加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指着自己右臂手肘一处已经结痂的伤疤,沈倩颇有些自豪地说,这是最难忘的一次“负伤”。

   一次训练中,培训老师让每三人组成一个突击队,想象自己正处于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中,必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泸定桥。

    在“班长”的率领下,三人突击小队趴在房间的地板上,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敌岸冲去。

   “前方机枪扫射!”

   “班长牺牲了!”

    培训老师不断喊出一个个指令。

    听到班长牺牲的消息,沈倩和只有六年级的小队员刘元驰对望了一眼,一股悲壮之感涌上心头。化悲愤为力量,继续前进!

    那一刻,培训的教室变成了残酷的战场。

    “沈倩负伤!”“沈倩负伤!”

    听到老师的指令,沈倩一愣,立刻拖着“负伤”的手臂停在了原地,不知所措。

    明明已经冲在前方的“小战友”刘元驰见状,立刻返身回到沈倩身边,伸出手,死命拽着她往前拉,边拉边大喊:“姐姐!别怕!我们一起往前爬!”

    “刘元驰还只是个孩子啊,在危急时刻,他不顾一切返回来救我。”沈倩被这个瘦弱而腼腆的男孩子感动了,她拼命忍住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肘关节在粗糙的地板上摩擦,不一会儿工夫就蹭掉了一层皮。但两人手拉着手,继续顽强往前爬去。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经此一役’,我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真正的战友一样。”

    在飞夺泸定桥训练结束后,眼神对视训练环节也令沈倩感慨万分。《送战友》的歌曲声中,两名刚刚参加过飞夺泸定桥的“战友”面对面站立,注视对方的双眼15分钟。

    对视中,“负伤”的沈倩情不自禁地和“牺牲”的班长紧紧拥抱在一起。“班长你放心,我亲眼看着元驰已经顺利到达了对岸,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那一场“战役”,让沈倩学到了一个道理。胜利不属于个人,无论哪一个人最终抵达彼岸,都是我们这个集体的胜利。在她心中,朝夕相处的10名队员已像一家人一样,会拧成一股绳去完成好献词朗诵的任务。

    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献词朗诵时,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不断在沈倩的眼前闪现,无数革命烈士成了自己倾诉和表达的对象。“我不会关注自己的声音状态是不是最佳,不会关注自己的动作表情是否到位,一句句献词脱口而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发自内心。这种忘我的状态才是最真实的自我展现,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表达。”

文章图片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