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在一个明媚的周六午后,由宁波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主办、四明长安•青联汇、余姚市北京商会、余姚中学北京校友会、宁海中学北京校友会、奉化中学北京联合校友会、镇海中学北京校友会协办的首场读享会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围绕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以“梦境或愿景: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的伙伴吗?”为主题,开启了效实北京校友会计划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系列。
原定于4月12日举行的读享会因强风预警延期至本次活动日,但好事多磨,延期后的读享会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独峰书院举行。书店于科技氛围浓厚的校园一隅,仿佛是科技世界中一方人文的庇护所,与《克拉拉与太阳》中克拉拉所寄托的人性与温情主题遥相呼应。当日共有15位来自不同背景的校友和朋友到场,让这场读书交流充满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次读书会由效实中学05届校友黄寅鑫组织和主持。黄寅鑫毕业于哈佛大学英语文学和创意写作硕士,现为海纳全规划的创始人和CEO,在升学指导和英文创作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在到场的15位参与者中,不乏在中学、高校就读的学生,也有活跃于法律、科研、投资、科技、教育咨询、国防等领域的青年与资深校友。丰富多元的背景,使得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更显得层次分明,充满现实感与未来感的交织。
在活动开场的“热身投票”环节,我们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了初步交流——“AI能否与人类建立情感羁绊?”以及“你个人对人工智能的熟悉程度?”虽然不少参与者对与AI建立情感联系持保留甚至担忧态度,但大家普遍认为,AI渗透人类社会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设定边界、引导发展。这种理智与热情交融的讨论氛围,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场读享会特别邀请到一位线上嘉宾——来自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兼修哲学的本科生张泽熙。他通过分享精心制作的主题“AI & Love”,带来了有趣且个人的分享。
张泽熙以丰富的人文学科视角,结合自己在文学、东亚研究、结构主义人类学及法国哲学等领域的兴趣,从后人类主义、叙事学、不可靠叙述、宗教与科学交织、社会阶层与基因批判、情感研究到生态批评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石黑一雄笔下克拉拉形象的复杂性。他不仅梳理了石黑一雄的创作史,还引导大家思考:克拉拉的爱是真正的“心灵共鸣”,还是只是精准的算法模拟?
在活动最后一个小时,大家围绕小说展开了更具互动性的圆桌交流。首先,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朗读了小说最后克拉拉与经理之间的对话,并围绕“这是一个happy ending吗?”展开讨论。不同成员从乔西、里克、卡帕尔迪先生、经理等角色的结局入手,表达了各自对于“幸福”定义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释然,有人感受到的是隐隐的失落与无奈。
随后,大家对小说中特别设定的“首字母大写”的名词表达进行了细读,如“乞丐人”“太阳”“严禁停车”“咖啡杯女士”“条纹沙发”“库廷斯机器”等。这些带有陌生化效果的表述,引发了关于“克拉拉视角”与“人类视角”错位的讨论:这些物件或存在,在克拉拉眼中常常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反映出她对于世界感知的独特性和局限性。
在理论应用讨论环节,参与者结合人类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了《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多重隐喻,尤其聚焦于“太阳”的意象。其中一位年轻读者提出,太阳在小说中可以被看作一种“统治者”——一种超越个体、支配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这一观点引发了热烈回应。最后,大家围绕“什么让人类与AI不同?”这一宏大问题,从克拉拉、乔西、母亲、经理等人物出发,分享了不同角度的见解:是情感的自由?是选择的意志?还是自我牺牲的能力?每一个答案都充满了思索与温度。
在近3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后,本次读享会圆满结束。无论是资深校友,还是初次参加的年轻朋友,大家都在分享与倾听中,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与思考的力量。许多参与者在会后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期待下一场读享会的到来。
效实北京校友会也宣布,未来将以“双月一次”的频率,继续举办更多精彩丰富的读享会。让我们在这个跨越代际与行业的温暖社群中,一起阅读、一起探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