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名单揭晓, 97届校友周斌榜上有名
2023-02-21
校友会秘书处
校友会秘书处
2023-02-21
字体大小 [ ]

113日,备受关注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公布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上榜,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97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榜上有名。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科学家主导,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独立运营,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01”的原始创新。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期待他们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领域主要是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其中,物质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没有立即产业化可能的理论计算机领域。

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资助对象为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科学家。

瞄准“从01”的原始创新,看看我们的中青年科学家究竟胆有多大!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科学委员会主席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正式启动申报。

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主席施一公:“相信研究员中一定会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大师

周斌校友简介: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1考入效实中学就读初中1997年效实中学高中毕业。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MD200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PhD2006年至201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9月起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建立实验室,主要从事器官发育与再生的机制研究,代表性工作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学术期刊,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曾获得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杰出研究员奖、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学探索奖、2022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

青年科学家周斌:科研像场马拉松
中国新闻网
2018-11-23 12:38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  
作者 郑莹莹

周斌在实验室 汤彦俊 摄

40岁的周斌酷爱跑步,每星期跑三四次,每次跑10公里。在他看来,科研同样像场马拉松,要拼脑力和体力。

周斌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自打他出生的这一年起,中国的经济一直在“跑步”。

“生于1978年,遇上改革开放这个很好的年份,生活在祖国经济腾飞的这40年,非常幸运。”周斌说。

周斌出生于浙江宁波。回忆小时候,他说那时家里物质条件并不好,伴随国家逐渐富强,慢慢感觉到了生活在不断变好。

因身体不好,鼻炎迟迟难以治愈,周斌小时候的理想职业其实是医生。2002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他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学习过程中,周斌渐渐认识到,治疗疾病,一定要了解疾病最根本的机理,所以基础科研非常重要。

2006年,提前1年博士毕业的他,选择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进一步学习。2009年,他担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和助理研究员。“海外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了几篇文章,而是拓宽了科研视野”,周斌说。

2016年,周斌回国。相比10年前他出国前,中国的科研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斌回忆,2000年初时,中国跟国外的科研实力相差还很大,那时候在中国在《科学》《自然》上发表文章非常少见,一年大概也就十来篇。

他还记得,2005年,中国科学家在《细胞》上发了三、四篇文章,那时有文章标题称“四分之一世纪的等待”,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就是《细胞》四分之一世纪没发过,可以想象那时候发一篇有多么罕见。”他说。

而现在,几乎是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这些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就会有中国科学家发表的文章出来,在网上刷屏,中国的科研实力跟那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同时,与周斌这代人国内读书、海外留学、归国当科学家的人生轨迹不同,伴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乃至与国外并跑、领跑,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选择在中国国内深造,其中便包括周斌自己的学生。

周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汤彦俊

周斌说,与10年、20年前不同,而今在某些领域,中国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在中国国内也能做出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本土培养的学生也能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

搭上了中国科技大发展的这班“时代顺风车”,这些年,周斌致力于“细胞命运”领域的研究探索。

他运用谱系示踪新技术,探索体内特定类型细胞的起源及命运,揭示细胞在发育、疾病和组织再生中的转分化现象及细胞命运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Nat Med(《自然医学》)、Nat Genet(《自然遗传学》)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其中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这一研究成果,入选了“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是出名高产的科学家,每年有多篇研究论文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他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专心其中,一以贯之,无怨无悔。”

在周斌看来,能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当你活在这种热爱中,内心自会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他也是这么鼓励学生的:科研也是需要机遇的,实验失败的很多,有时候要相信,暂时做不出来,可能是条件不足,或许因策略不对,但坚定地做下去,尝试更多,不轻易放弃,努力坚持,就像跑步一样,最后总会有所收获。

周斌校友学术讲座链接https://www.drvoice.cn/user/96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