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实故事:我的效实奇遇
2023-03-02
校友会秘书处
校友会秘书处
2023-03-02
字体大小 [ ]

我和效实正面相遇的日子充满奇遇。

用“奇遇”这样的词来形容被上课作业考试填满日常的高中生活总有些怪异。但在毕业的五年里,每每回想这段日子,就会有无数细节从记忆深处一个接一个蹦出,如珠子般光芒耀目而落地有声,仿佛在一次次与我大声辩驳:这三年从不止于周而复始的平淡日常——

它就是一场奇遇。

2015年,我通过保送考试从宁波外国语学校升入效实中学。我们那一届招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竞赛班”,而我单纯秉着“不试白不试”的心态,稀里糊涂通过了化学竞赛班的测试,成为了1803的一员。说实话,当时我并不那么喜欢效实,白杨街交通拥挤,校园小教室旧,和宁外这个东钱湖后花园简直没法比。而离开老朋友进入新集体的悲痛还未抒发完,人就已经在高强度的军训和完全不知所云的化学竞赛培训中了。十五岁的大脑能承载的唯一想法只剩下“怎么办啊”。

但效实的神奇之处在于,在这个地方,从来没有人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办”,可你会自然而然地自己找到办法。很快,周围那些陌生的面孔成为了你紧密连结、常常闲扯的好友,而讲台上轮替的身影都成为了你可以随时敲开办公室门寻求帮助的对象。总有优秀的同学能比你更快解出今日数学讲义里的难题,然后不吝时间为你讲解;也总有老师因为鲜明的上课风格被取了外号,一不小心当面脱口而出……除此之外,第二食堂有让人不想回家吃饭的鸡排和番茄炒蛋,小卖部常年供应可以治愈一切困苦的宁波酸奶,中午排队英语过关的场景总让人觉得古人说的“琅琅书声”有了外文现代版,而高二开始走班上课的每一节课后,楼道里的盛况总让人想起非洲草原上的大迁徙。每一个细节都闪着一些属于那个年纪那群人的可爱,与学校旁酒厂里的瓦罐碰撞和远处街口的汽车鸣笛相呼应,让十六七岁的烦恼转瞬即逝——当然,本人当时最大的烦恼是如何以各种方式逃过每天第二节课后雷打不动的800米集体跑操。

2017年的4-5月可能是我整个高中生活最难忘的一段时间,那个春夏之交,我一边参加班级辩论赛,一边以合唱队钢琴伴奏的身份准备浙江省合唱比赛,同时接待了来自新西兰的交流学生并参与着班级五月歌会的作曲,每周末还要前往外地参加化学竞赛培训。总结来说就是因为各种意义上的“不务正业”忙到脚不沾地。可换个角度想,又有哪个高中会给自己的学生如此之大的自由度去探索、去尝试、去施展呢?在那团被称为“人生规划”的迷雾里,所有向外迈出一步的挑战最终都变成了有关“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的内求,它来源于效实卓尔不群的学风,也离不开我完全信任并深切敬爱的老师们。当我顺应个人兴趣确定了化学、历史、政治这一跨文理的怪异科目组合,而放弃了客观上专业覆盖面更大的物理时,我的班主任“朱总”(朱俏老师)选择了支持我的决定。当我为是否要继续参与化学竞赛而犹豫时,我们的化学老师兼竞赛教练“郭神”(郭洪涛老师)告诉我的是“不必追求功利结果”,“如果你的学业不忙,可以把化竞当兴趣坚持”。而在我对自己不自信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牟三都老师却以半玩笑半认真的口吻告诉我:“我觉得你可以上清华。”

在这个地方,对于“怎么办”这件事,从来没有人会直接干涉你的办法,但总有人在支持和引导你不断修正轨迹靠近正确答案。

后来的我如牟老师“预测”的那样进入清华大学。跨文理的学习基础和化学竞赛的小小获奖为我取得清华“三位一体”招生降分提供了很大帮助,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经历则让我很快适应了自主空间更大、自我规划要求也更高的大学生活。但除了广阔的平台和萧瑟的冬天,这里的一切总莫名带着点效实的影子。在离开效实的五年里,我修读完了新闻学与公共管理两个本科学位,带领团队广泛采访清华各领域专家教师,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2北京冬奥会和各类行业企业平台上贡献力量,目前修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方向硕士。相比于众多效实的校友师长,和其他进入国内知名高校的前后辈同学,我的发展轨迹太过于普通而不值得称道。但对我而言,每次站在一个选择路口时,那个银杏遍布的校园总在脑海中浮现,给予你足够自信去探寻属于自己的赛道,也有更清醒强烈的意识去超越小我做出贡献。

采访清华大学天文系系主任毛淑德教授

在冬奥和冬残奥期间,李慧韬作为宣传业务领域志愿者担任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宣传助理一职,主要负责开闭幕式闭环外媒体宣传工作
在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和一届届学子的来去之中,效实的模样始终在变化。和高中好友聊天时会开玩笑说我们既没有遇上更“豪华”的东部校区,也没有“享受”到白杨校区加装的电梯;有时也会“八卦”现在的效实和其他浙江地区名校相比怎么样。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效实永远是那个效实,它有自己的内核,在一代代效实人中传承发展,又被大家带到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舞台上。

柳西河畔大朵柳絮飘飞让人怀疑是不是谁家的棉被爆炸了。

放学路上穿透树缝的夕阳和行人腿边乱窜的小狗是绝配。

初夏写作业心中烦闷的时候可以拉着同桌去操场绕圈暴走谈天说地。

回到教室里一群人继续围着今日数学讲义的压轴题抓耳挠腮。

这些事情不是现在想起来才觉得怀念,而是那个时候就意识到以后会怀念。

最后以2021年5月29日,我在毕业整三年的那天写下的话作结:

你会有新的奇遇和新的疯狂

你永远不会再经历这样一个三年

但你永远会带着这个地方独有的云淡风轻和骄傲

感谢母校给我这个机会写下这些。谨以这些不成文但充分真诚的文字,感谢我在高中阶段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感谢这所在我成长道路最关键的阶段给予我足够信任和正确指引的学校。

李慧韬:宁波效实中学2015级1803班学生。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同时修读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二学位。目前修读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硕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