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韶宁系我校78届高中校友,同年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1980年,他考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科学系,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1年,期间获纽约大学MBA学位。1996年加盟UT斯康达公司,任UT斯康达公司(中国)公司首席运行官。2005年10月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 在该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现任百世物流(中国)有限公司CEO兼总裁,“千人计划”群英谱中物流行业的代表人物。
周韶宁:享受从零开始
商业时代不相信悲情,每一次选择都只是人生风景路上的一个转弯而已,是把握时代机遇,抑或另辟蹊径,没有选择之前谁都不会知道。
2005年,挥别UT斯达康,他唱着“谷歌”离去;2007年,他独自归来却隐匿人海,留下诸多猜想;2011年,他已在物流业潜伏三年之久,耕耘着他“物流+科技”的梦想。
流行告别的年代,谁的离开都想煽情,他却毅然决然,拒绝悲情。用他的话说,每一次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重新体验,而他享受着这种从零开始的过程!
他,周韶宁,即便久经江湖历练,仍会用“shy”形容自己,这或许正是他实干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于是,本不事张扬的他,开始潜心修炼。准确算来,瞄准物流大发展是在2004年,而直到2007年底,他才“依据个人兴趣,继续追求事业新发展”。
大物流时代到来,周韶宁自在畅游“蓝海”,一个以IT改变物流行业的想法和途径正愈加清晰地被描绘出来。
“做物流不是我的专业,是偶然的机会”,来自高速公路上的畅想
2004年11月的一天,周韶宁出差回杭,不想却因一辆大卡车被困高速公路,许久不得通行。
恰是这么一次偶然事件,却让周韶宁思考良久,思考什么?
“中国物流的现状就是小、散、乱、多,我相信各行各业都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信息化,做起事情才更有效。”于是,一个想法萌生,周韶宁想要改变这个行业。
他瞅准的正是物流行业分散混乱的契机,就像谷歌整合互联网广告平台,携程整合传统旅行社和分散的售票点一样,周韶宁希望能够用IT的方法改造传统的物流业。
周韶宁认为只有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立足。原因有四:首先是要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全方面的物流服务,而不是单纯地做B2B式的服务;其二是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这意味着物流公司需要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统一的服务标准;其三,物流公司要有很好的创新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服装类、电子类产品等生命周期短的商品,企业尤其需要新的服务模式帮助自己灵活地压缩供应链;其四,物流公司应具备长期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差距最明显的地方。
彼时,媒体眼中的周韶宁是“不怕死的小孩,喜欢藉由挑战证明自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缩一词。”
于是,当2005年,他决定离开UT斯达康时,跃跃欲试的正是“物流”领域。而中间的插曲,却是“谷歌”一年。
直到2007年,周韶宁才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低调创办了高科技物流公司浙江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究网络信息化、无线通信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及国内道路普通货运、仓储的运营。
打造一个以新的商业模式和信息平台为核心的“中国的UPS”
成立百世物流伊始,周韶宁曾给富士康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发了一封邮件,说自己即将开始创业,打造一个以新的商业模式和信息平台为核心的“中国的UPS”。
诞生于美国的UPS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物流是基础行业,对各行各业的贡献最大,而中国缺少这样一个专业、规范的物流公司。”周韶宁看好物流行业潜力所在,其信心还来源于“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最受尊重的54家企业中有2家是物流公司。”
很快,周韶宁的想法得到了郭台铭的支持和投资。不久之后,当周韶宁与马云谈起自己的创业思路时,两人也很快产生了共鸣。
一家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企业之一,一家是国内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虽然当时初创的百世物流还没有能力承担这样大的业务量,但是富士康和阿里巴巴集团都对新型物流服务有着迫切需求,也看到用信息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物流服务所能带来的效益。
用马云的一句话来说,中国的UPS,这个必须有。
于周韶宁而言,打造中国的UPS,是理想国,更是大势所趋。百世物流创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设物流信息化平台并同时打造整体物流服务网络。为了快速应对客户需求,百世物流专门成立项目组为大客户量身打造物流解决方案。
周韶宁称,过去三年,百世物流一直在编织两张网:一是以类似承包的模式构建“物理网络”;二是以信息网络把整合的资源连接起来。即通过租赁仓库和分包运输的模式,应客户需求组建地区分部,通过“长途运输+分部配送”的组合完成客户需要的仓库管理、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递等方面的基本服务,目前百世物流已经在全国建立了54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来跟进物流的每个运输环节。
联想到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大力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周韶宁认为,目前物联网的技术相当成熟,不管GPS也好,视频标识也好,都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是找到什么好的应用,然后逐步推广。“从长期的过程来看,我们做的不是物联网,但我们会应用物联网。”
此时此刻,忽然想问,郭台铭+马云+周韶宁,每一位都是所在行业的大腕级人物,他们的能量聚合,将会给物流发展带来什么?
“百世的探索,希望引导更多的公司朝这个方向来发展。”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投资和并购异常活跃,全一快递、天天快递、星晨急便等重大并购案一一上演。周韶宁分析,接下来,业界整合肯定会越来越活跃。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第一波的资金肯定会投入到软件、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技术产品、通讯产品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需的增加物流等基础行业需求旺盛,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如网上下单、网上购物增多,市场经济就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进去,其实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后10年资金投入会越来越高。”
与周韶宁创业之初的预想一致,2010年,物流行业开始进入爆发阶段。“由于国家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期,从出口拉动转变为靠内需拉动,物流需求更大,资本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幸运或者说颇具战略眼光的百世物流不仅早早地进入,同时采取了领先的商业模式,提高了效率。
令周韶宁颇感欣慰的是,一、百世物流已经建成了覆盖全中国的基础网络。从新疆乌鲁木齐开始,到黑龙江、广东等,除了边缘的一些省份,大部分地方已经具备独立运营能力,配备有人员、场地以及设备。“以前一些企业只到一线城市就够了,百世的物流网络现在已经深入到第四、六级城市,网络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二、基础能力的培养。“物流就像开餐厅,如果只是装修的好,但是没有很好的大厨是不行的,所以全力打造客户服务,包括管理、电子商务、配送体系、系统化架构,以此推动公司大规模发展。”
一个直观的表达,百世物流的营业额从2008年的3000万元,2009年的1.3亿元,到2010年的3.5个亿,已然将 “IT+物流”的曲线描绘的异常夺目动人,而2011年,周韶宁及百世物流的目标是10亿元。
“我们从不缺少资金,不断的有投资者投资。”谈及此,周韶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颇感安慰。
此外,周韶宁坦言,他有一个不小的愿望,希望能够引领改造传统产业的认知与潮流,使更多的企业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
“行业往往会经历整合,开始时进入者很多,后来由于竞争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强的公司依靠管理、技术、人力等,积累到一定能量,会越做越大。在整合过程中,每个行业都一样,手机、电脑、互联网,高科技都会进入,物流也是这样,强者越强。”周韶宁强调,“我一直觉得改造传统行业,需要不同的想法,需要外部力量去改变。马车过去载人载物,也是物流,后来有了汽车,当然用汽车做物流。行业的改变一定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做中国的UPS,周韶宁并不想简单地复制,而是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UPS十分注重资产,建了很多机场,有四五百架飞机、几十万辆车,在中国不现实,可有更好的做法。”
周韶宁认为,中国人很勤奋,创业的激情高,所以资源还是很多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例如如何制定标准、规则、流程,改进这个行业?其次,要进一步打造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从广度、深度上去打造。再次,是信息化的打造。
“其实在全国很少有企业像我们一样每年投2000多万在信息技术上,公司的员工都意识到信息的重要,要想做大,必须做好信息化。”周韶宁解释说,因为物流很繁琐,发一个包裹从杭州到广东,要经过很多工序,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客户的满意度就会下降。所以流程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自动化的问题。而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人工的成本越来越大,如果过分依赖人工,成本高、出错率高,其他资源也紧缺,如石油、土地、电等。所以要更多的考虑信息化、自动化,虽然投入高,但是非常重要。”
周韶宁用了一个简单例子说明,这就像电信的演变,如过去有接线员,交换机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电信的运营已经完全自动化了。但物流还处于这种低级的阶段,靠人工来调度车辆等等,而不是靠全程的自动化,信息化。
“当然这需一个过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彻底的改变这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资源节约,现在员工工作辛苦,疲劳工作,收入低,承担的风险大,所以自动化后让员工更有尊严,减少强度,有更多时间学习,6-7个小时工作,剩下时间用来学习、培训等提高自己。”
“参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企业,享受从零开始。”
“有报道称:搞技术的人最终不适合做公司总裁。大家都在评论这个说法对不对,依我看,自然是有失偏颇。”周韶宁笑言。
平常人形容搞技术的,惯用“刻板”等字眼,而眼前的周韶宁,却并非如此,“关键在于你想做什么。”
周韶宁是技术出身,从美国AT&T到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再到国内,和吴鹰、陆弘亮三剑合璧,创业UT斯达康,只此时空转换,周韶宁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而后,谷歌进入中国,周韶宁和李开复成为谷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
直到后来,成为一名创业者,周韶宁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以改变传统行业为伟大理想和使命,有的只是魄力与毅力。
“以前做职业经理人时,只是使公司正常运营就可以了,至于融资等问题就不需涉入太多。作为一个创业者,刚开始资源是一个限制,所以考虑的要更全面一点。”
“从压力角度说,创业承受的压力肯定更大,所承担的责任更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对策等要多多考虑。但我认为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对创业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只有当了职业经理人,才会知道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困难,老总需要面对的问题等等。为何我能将一个企业从零做到一定的规模,就是因为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所积累的经验、人脉、组织方面等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二者不同的方面就是创业压力更大,承担的责任更多。”
“再一个感受就是创业要考虑团队建设、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打造、不同阶段不同的用人方式等等,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个人觉得创业比做职业经理人更有意思,因为你可以完全参照你的想法去打造你的企业,我更享受从零开始,凭团队的才智、努力来打造一个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过程。”
后记
采访时,微笑,坚定地直视对方,无心地玩着笔。抛给对方一个问题后,每当对方讲到一个关键点,你都保持上述表情,并仅仅简单地问一句:为什么呢?
Johnny(周韶宁)便会一二三四,条分缕析地将答案抛出。速度之快,不容你多想。当你仔细领会,不得不感叹其严密的逻辑性。
印象派往往将其归于“严肃、不苟言笑”者,然,事实却非如此。 面对媒体很"shy"的Johnny,实际上是一个随性自然的“梦想家”,他爱运动、爱唱歌,公司年会,他还会来一段热舞,从来都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尽情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