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真人故事,汲取人生智慧 | 14位校友走进效实中学第六届“真人图书馆”
12月21日,效实中学在冬至当天迎来了一场温暖而又意义非凡的相聚——效实中学第六届“真人图书馆”活动。
真人图书馆是一种源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阅读理念。读者通过“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之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领悟。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借阅”这本“书”,来探索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拓展视野与见识,并获得启发。效实中学真人图书馆活动首创于202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每届活动都有幸邀请到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家长、嘉宾共同参与,以他们的精彩人生为效实学子提供对于职业发展的思考。
来自各行各业的14位校友,应学校邀请,参加了效实中学第六届真人图书馆活动。在导师受聘仪式上,张悦书记、孙立校长致欢迎辞并为各位嘉宾颁发聘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说各行各业的人群就在我们身边,但专业职业的内核似乎又离我们非常遥远。每个专业、每个职业会有怎样的体验?高中生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上契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职业之路呢?让我们翻开“真人书”一起感受这一场鲜活而丰盛的阅读盛宴吧!
宁波市领军拔尖第一层次人才,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讲师,省家庭教育个案咨询宁波市域督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教科研、全国社科工作先进。发表核心期刊、封面论文15篇,主持或执笔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20项,专著10本,其中《少年心事》2005年列入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书目、发行量大;《月湖的超级外婆》首发时被学习强国转载报道。
分享主题:《月湖的超级外婆》《少年心事》与我的故事
参加了徐晓虹老师讲述的真人图书馆课程,收获颇多。在课程中,徐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她曾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效实学生。虽然高考失利,但她也依然凭借自己出众的实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造就了一番事业。她还告诉我们,即使当下考试考差了,也不再太在意。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青春就该要有青春的样子,要积极、要活泼、要阳光,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B2601赵储
教育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教育、传授,更是在素质教育上的培养,也是先人对后来人的牵动、引领,也是一种形式上对于多元文化的传播。在徐老师的分享中,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观点差异要相对包容地对待。了解了过去的效实的办学方式,学校的学习生活方式,我意识到要平衡好校园学习以及生活爱好之间的关系,也对教育的更有了更深更真切的认识,例如作为教师本身的职业意义,职业可能面对的压力等;当写文章出现瓶颈时可以暂时放下,增大对资料的收集量,链接并产生新的思想;在面对生活中的岔路口时,可以一方面遵循自我的想法,并且也可以利用外界的力量来进行合理抉择。——D2705张奕琳
02 嘉宾身份:1989届校友 沈浩杰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声乐专业、公共音乐、朗诵、音乐党课等教学工作,热衷宁波籍音乐家研究、宣传与联络。主要从事大学专业及公共音乐教育,美育与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曾获2016"浙江省首届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提名奖;宁波市高校系统优秀党课一等奖;“宁波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宁波文化百科大讲堂最受欢迎的主讲教师”称号。曾获国家、省、市、校等各级教学成果奖,课堂教学优秀奖、创新奖等。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若干,著有党课创新教材《永远的歌声——经典红歌赏析》(现代教育出版社)。
今天有幸听了沈浩杰教授“音乐·社会·人生”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沈教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从奉化二中到效实中学,再到初访清华大学。神奇的音乐经历中,也暗含了沈教授的人生态度: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人生之路的明确规划。演讲之余,我们还欣赏了和沈教授同届校友的作品《哦,十分钟》,欢快的旋律,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面貌。沈教授还亲自为许多经典作品《东方红》等用钢琴伴奏,让同学们在收获之余,还领略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B2605姜于菲
沈老师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人生总会有出路,要走自己适合的路,越努力越幸运。音乐可以增加人的发散思维,音乐是高度,是远见,是细腻与洞察,是智慧之源。心态要保持平和,人生要注重当下,“真理如历史河床上的粒粒珍珠,熠熠生辉”。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去经历。——D2705周乐秋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曾就职于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信息技术部,后任职东海航运保险总公司IT部总经理,现担任百度飞桨(宁波)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CTO副总经理。
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刘老师用精彩纷呈的语言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给我们未来专业的选择指明了方向。——B2604潘楚怡
在校友的带领下,我认识到AI能在科研、文字生成等方面以远超人类的效率、能力来完成任务,发展前景广阔。女性、华人也可以在IT行业有所成就;芯片、医疗、交通、制造等领域都对AI有需求。人工智能不再是遥远而高深的名词或就业方向,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中国的人工智能与国际上的人工智能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该培养更“高级”的大脑,在新的发展方位下有不被AI取代的能力和价值。跨学科的学习能力、情商十分重要。——D2704 孙语辰
现担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宁波市拔尖人才,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下肢动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thumbnail.jpg)
邬弘宇校友通过自己在效实的学习经历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给我们分享了他在效实、在大学、在医院的所见所闻,并鼓励我们珍惜在校时光,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邬弘宇校友的分享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尤其是志向学医的同学们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指明了职业道路。——B2703黄菁涵
校友的分享,让我对心脏外科手术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经过众多心脏外科医生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尝试,心脏外科手术才获得了跨越式的突破,诸多出众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辅助机械应运而生,如冠心病心脏塔桥等。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全人工心脏的出现和应用。这让我了解到,每一台手术的背后,是心脏外科医生超乎寻常的辛勤付出,是面对高难度挑战时勇于创新、果敢实践的坚毅决心。——D2706陈艺宁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生产工程学院。先后在Honeywell新加坡,惠普新加坡,惠普上海等公司工作,现任遨森电商总助。入选宁波市“泛3315计划”创新团队,宁波市高层次拔尖人才。
-thumbnail.jpg)
卢校友深情地分享了自己对母校的深厚热爱,回顾了自己在校园中度过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随后,他以自己在新加坡求学的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阐述了在跨国交流中,语言如同开启沟通之门的敲门砖。最后,卢校友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强调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B2605俞田
毕业于东华大学,英国国际专业管理公会国际职业培训师,曾任宜家集团易买仕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运营负责人、上海睿鞍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OO,上海菠萝的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破茧之路课程中,阮殊校友为我们讲述了她的人生履历,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选择坚持、百折不挠,还传授了我们做好选择的四个方法,为我们讲解了选择与被选择的重要性。在此之后,阮殊校友为我们分析了motivation ,skill,knowledge之间的三角关系以及深度与广度等,让我受益匪浅。——B2710苏晨
阮殊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自己要勇于尝试,走出舒适圈。被选择的也可能为你感恩的选择,从选择的结果中学习,选择喜欢的,选择擅长的,选择最实际的。——D2701杨钦若
伦敦艺术大学本硕连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导,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文化振兴、适老化设计、非遗文化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之美,实用性占主要。随着时代的洪流,中西思想不断碰撞融合。西方所主流的开放主动、积极创造性进一步刺激了国人。而设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年轻行业。设计与艺术并未有具体分界线。设计永远是为了未来而创作的。应融合美观与实用性,积极创新设计出产品。——B2710黄薇伊
嘉宾分享了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①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路,不要走错而浪费时间。人生拖不起,做什么都要用全力,一举拿下,选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路;②设计:实用;艺术:观赏 ③要做一个思考者;④设计:改变、上手、聚焦未来;⑤不一定要会美术,但要有创造力等等。设计这个专业是通过每个人的不同创造性思维,体现不同的表达,具有交叉属性,头顶自然脚踩产业,左手艺术,右手技术。——D2703李悦嘉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曾在保险机构、宁波保监局、宁波银保监局任职,目前在上海保险交易所子公司中保科联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保科联(广州)执行董事,从事数字化和科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在时代的洪流中,弱小的个体应如何面对挑战?邵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应对之道。理想如灯塔为人生指引方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是航行的力量。社会学赋予我们得心应手地处理工作的利器,而心怀理想,勇敢面对挑战,方能将概率转为确定。多看看世界,看看人类的知识宝库,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挺过困难,终获宝贵财富。——B2607赵骏
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浙江大学。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现任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建筑电气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勘察设计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勘察设计协会太阳能光伏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建筑电气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勘察设计专家组电气专业副组长。2019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22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分享主题:万物皆可“控”——工科生专业学习工作经历分享
胡莹坚老师上的这堂课令我印象深刻,从效实求学、浙大求是,到在设计院工作和绿色双碳之路的介绍,都饱含着热情与自豪。回忆起效实的求学之路,胡老师神采飞扬,从小的效实梦激励着他,高中进入效实认真学习。我明白了一点要朝着目标努力前行,终能实现。谈到学习方面他引用了老师的一句话“游戏可以重来,人生可以重来吗”,这句话深深地点醒了当时的少年,同样也提醒着我要珍惜时间,不负当下,规划自己的人生,万物皆可“控”。——B2710楼振宇
做事要有清晰的规划,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要避免焦虑,要做好自我管理,适度超前,拒绝拖沓,养成良好的习惯。脚踏实地才能步步登高,校友的分享让我对之后的学习生活充满动力。——D2703裴梦娴
现任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广播新闻中心节目部主任一职,同时创建了宁波广电亲子教育第一平台“宁波潮爸辣妈”,形成了电台节目、公众号、视频号为一体的融媒体矩阵,在宁波本土有较大影响力,主持作品先后9次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个人获评2024年度宁波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分享主题:文科生真的不香了吗?如何做一个“吃香”的文科生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将要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这将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通过徐宁校友的这堂课,相信大家都对于未来就业有了一点的了解,文科生也可以有很好的出路,不必焦虑、恐慌、不安,只要相信努力的人终会有回报,永远热血沸腾,永远热泪盈眶。——B2705徐应儿
学姐分享了很多令人受益匪浅的干货。传媒工作需要眼界和头脑,需要广阔的视野。要懂得抓住机遇以及其背后的挑战,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D2602应磅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目前在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兼任北京孝行天下道德宣讲团讲师、宁波象山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曾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有过供职经历,十余年青少年国学教育推广经验,曾获宁波市优秀志愿者、宁波市青年志愿者代言人等称号。
-thumbnail.jpg)
人生是旷野,它没有固定的边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持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梦想和才能。就像在广阔的旷野中,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前进的方向,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在这片旷野中,没有所谓的“正确”或“错误”的选择,只有不同的经历和成长。——B2710屈浩宇
传统文艺爱好者,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毕业后进入机关。从事工作主要有社会事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党建管理、文化宣传管理、招商引资等,后进入世界500强中央企业省级公司,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委员、纪检委员等。社会兼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入选市委宣传部“春风计划”,浙江琴会理事,宁波市古琴学会秘书长,宁波开放大学古琴讲师。
分享主题:一技之长与无用之用——着眼萧条下的精神探索
本次课程的主讲人为古琴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效实中学的优秀校友。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得到启发:在提升个人本领的同时,要有额外的一技之长,充分利用无用之用,获得精神上的充盈。无用之用是将看似无用的乐利用起来,做到“人无我有”,充分发挥无用之用。一技之长是指在学习之外,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有一技之长,做到“人有我优”,发挥一技之长。——B2606李依诺
我了解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无用之用”与“一技之长”可以互相转化;同样的选择,不同的年代,结果会不一样。通过孙老师的分享,我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许多事物都需长期的积累。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爱好,爱好会在顺境、逆境中给予我们力量与慰藉。——D2706邬意周
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宁波晚报工作至今,长期是一名传统媒体的文化记者,曾获浙江省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出版书籍《宁波文化符号》等。
分享主题:如何在宁波当文化记者?宁波有没有文化?传统媒体的生存状态
今天有幸聆听了08届学姐的讲座,深深触动了我。学姐身为文化记者,笔耕不辍,专注于用文字描绘城市的韵味。从市井烟火到高雅艺术殿堂,学姐用一篇篇报道,让城市的灵魂跃然纸上,令我对文化记者这份职业心生向往,用手中笔书写时代的温度。——B2710戴田恬
顾校友让我了解到传媒这个行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朝九晚五,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也较为丰富,涵盖了采访、写作、剪视频、直播出镜、做公众号等,是一种记录和创造的过程。文化记者这个职业,既能探索地域历史,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群,又有充裕自由时间沉淀自我。——D2602戴宇宸
美国普渡大学电子工程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硕士。杭州行芯科技联合创始人,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资深从业人员。行芯科技创立6年以来,负责技术、市场、销售、运营等多方面工作。
王思齐校友以“芯片的效与实”为题,分享了他在效实、美国深造及上海分公司工作的经历。他讲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并鼓励我们珍惜在校时光,夯实未来根基。身为文科生的我,同样被他对锻炼、自信与探索重要性的强调与分享深深触动,对未来充满期待。——B2607杨莹
当前,不少孩子面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存在着“学习无动力、升学无厚望、生涯无规划、发展无方向”的现象。因此,推进生涯发展指导,加强孩子们的职业体验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学校在高一阶段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自我探索、环境资源的探索以及自我与环境间的互动和抉择三方面教授生涯规划知识。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更为丰富多元的空间、平台与机会。
但是有效的生涯教育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实践,“真人图书馆”的开设是一次效实中学在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实践体验类活动的探索与尝试。随着本次活动的落幕,在合上“真人图书馆”所带给我们的这些蕴含丰富人生思考的“真人书”时,同学们将对自己向往的专业有全新的、深层次的了解,未来,学校也会继续探索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邀请更多优秀代表,为学生丰富人生经验、开阔视野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