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千禧年走来,
同我们一起走过了二十四载。
如今又随同我们,
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webp)
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首期会刊在2000年新世纪千禧年创刊印发,母校原语文教师、原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宁波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郑学溥(玉浦)先生题写刊名《北斗望京》。会刊的刊发除了受两次严重疫情的影响外,基本上是每年一期。由于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不得不连续停刊四期。2024年,基于疫情的解除,复刊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校友们对复刊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众望所归之下,《北斗望京》成功复刊。作为会刊从创刊到复刊的见证人,特记录这个过程,以飨读者。
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在1999年5月举行的校友年会上调整组建了新一届会务班子:王幼于、王义遒及老会长陈鸿烈为名誉会长,陶瑜瑾为会长,金乐为秘书长。
2000年1月9日,我本人作为新任会长在宁波驻京办主持召开校友会会务会议,讨论筹备千禧年校友年会等相关事项。会议增选金乐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决议出版北京校友会会刊,每年一期。在斟酌会刊的定名时,金乐提出的取意效实中学原址紧邻北斗河、望京路,以《北斗望京》作为会刊刊名,尤其契合北京校友会。这一建议获得了会务班子的一致同意。会议推举毛启邠(民进中央原宣传部副部长兼《民主》杂志社主编)副会长为会刊主编,由我本人负责组稿编审和联系印刷,秘书处担当发行。
2000年3月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效实校友欢聚一堂,在原北京联大纺织工程学院(北京校友会杨光世副会长曾任该院院长)的阶梯教室,参加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跨入千禧年的首次校友年会。校友们以自创自演的精彩节目来表达进入千禧年的喜悦心情。会务班子向与会校友宣布北京校友会将刊发《北斗望京》会刊——新世纪纪念专辑。与会校友以热烈掌声拥护这项决定。专程来京的母校校长王家祥当场表态要全力支持,他表示母校可以在资金上予以资助,并建议由校办印刷厂代为印刷。大家对母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陈鸿烈老会长则提议会刊印刷出版的费用应该用校友会会费来承担。会刊主编毛启邠副会长则认为北京印刷厂数量比较多,从稿件的编审修改校对和印刷监管等方面考虑,在北京印刷更为便利。
即将出版会刊的消息传出后,除了母校提出需要20本会刊外,效实中学上海校友会和南京校友会分别提出需要20本和15本,宁波驻京办和宁波经促会北京联谊会也各需要15本。当年北京校友会在册人数是176名,会务班子拟定付印300本,每期会刊的刊印稿件规模为30篇左右为宜。我们当即着手发信组稿,首先向各位会务班子成员和校友会里的资深校友约稿。此外,会务班子拟议提请母校原语文教师、原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宁波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郑学溥(玉浦)先生题写刊名。嗣后,我们给郑先生去电,恳请他为我们题写刊名,并将具体的要求告诉了他。结果郑先生很爽快地就应允了。
约稿通知发出后,会刊编辑组收到的第一封回信就是郑学溥先生书写的刊名《北斗望京》,有横写和竖写的三个版本供我们选择。我们真是喜出望外。时年八十二岁高龄的郑先生还随信寄来“《北斗望京》创刊勉诸校友”的亲笔诗作一首:“甬城一角育群英,四海争传效实名。珍惜时机兴祖国,莫将温饱负平生。”
其后,我们又收到了李庆坤老校长的来信。原来李校长曾于1999年6月因病住院,直到2000年5月才出院。他老人家得悉北京校友会正在筹办校友会会刊的出版事宜,非常高兴。时年九十二岁的老校长专门为北京校友会亲笔题词:言忠信,行笃敬,实事求是工作,好高骛远求学,此之谓“效实坯子”。他对会刊取名《北斗望京》,尤感满意。他在收到《北斗望京》创刊号后不久,即于2001年5月11日专门来信,信中写道:“我家祖孙父子三四代效实坯子凡11人之多,从北京和上海等地寄来校友会刊和报道一到就供不应求。你们这期《北斗望京》我细细读了两三遍,真是字字珍珠,事事反映为祖国为家乡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伟绩,使我久病之身犹如饮琼浆餐玉露,神志为之振奋。《北斗望京》刊名取得好,它可以说是80年来屹立在宁波市北斗河畔、望京路上(望京门)教育黉宫的象景。也意味着母校与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千千万校友的牢不可破的血肉情感。《北斗望京》表示着你们旅京同学校友仰望母校的情意,也代表着各地“效实坯子”刻骨铭心热爱母校的挚诚,也如实地送出母校对散布在各地子女的舐犊挚情!……北斗河因在甬城的西北,北注姚江而得名,南箕星北斗星领挈宇宙南北天体群星,中国古天文学早有如此定位。因此用北斗来代替领导群众、作育人才的学校有很恰当的意义。望京的名源于南宋,南宋重修宁波城,名西门为望京门。南宋首都在杭州(临安),从宁波去杭州,唯一的通道是出西门沿西塘河乘帆船过大西坝沿运河去杭州。其时宁波既是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又是人文中心,是作为都城杭州的经济和人才的重要依靠力量。当时的望京,所‘望’的是临安小京城,当然不可能同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等量齐观同日而言。但恰恰为你们旅京同学同志所移用,这一古为今用用得巧,我为你们高兴……”
北京校友会校友中第一批寄来稿件的几乎都是老校友,他们是时年85岁高龄的32届的王幼于,35届的钟响,38届的包钰梁,41届的毛启邠副会长和沙茂世,46届的黄汀涛,47届的陈鸿烈老会长和黄宗甫,48届的董振亚老秘书长和孙酣经,49届的陈磊和姚德玲,50届的经济日报社原社长方恭温。
因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的首期会刊计划在2000年新世纪千禧年出版,我们就把这期会刊定名为《宁波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新世纪纪念专辑》,实际上是于2000年12月完成了这期创刊号的刊印。创刊号在2001年校友年会上同大家见面,同时邮寄给各地的兄弟校友会,获得了京津冀和各地校友的欢迎。会刊的刊发除了受两次严重疫情的影响外,基本上是每年一期。尤其是由于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不得不连续停刊四期。2024年,基于疫情的解除,复刊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校友们对复刊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众望所归之下,自然水到渠成。起步于千禧年的《北斗望京》又同大家见面了,她已经陪伴校友们一路见证了24年的历程。现在,我们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一起见证母校和广大校友们更加灿烂光明的前程。
.webp)
【投稿要求】
1、内容真实、生动、积极、健康,具有正能量、感染力和启发性。
2、文体不限,散文、传记、诗歌、随笔等均可投稿。
3、“校友艺苑”栏目广泛征集各位校友的书法、画作、摄影、短视频等艺术作品。
4、来稿中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及毕业年份等相关校友信息。
【投稿方式】
1、稿件请发送至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会刊《北斗望京》官方邮箱:xsbdwj@163.com。
2、邮件主题中请标注“稿件标题-作者姓名-届别”。
3、如有与文章相关的照片或插图,请选择清晰度高的文件并标注好顺序,与文稿一起打包发送至邮箱。
4、视频作品请将创作背景、视频脚本以及感悟文章与视频链接、截图一并打包发送至邮箱。
稿件一经采用,将在校友会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推送,并将在当年的校友会年会上获赠校友会精美礼品一份。
期待各位校友的积极参与!
文章出处: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公众号
作者简介:陶瑜瑾,1955届高中,北京校友会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