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亮冰雪,志愿传续薪火——效实人的冬奥故事
2022-03-19
校友会秘书处
校友会秘书处
2022-03-19
字体大小 [ ]

3月13日深夜,圣火在国家体育场中熄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落幕。而在这场点亮冬季的中国式浪漫中,有一批效实人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敬业态度与家国精神,诠释着对“北京2022”的理解与深情。从志愿服务一线到企业创新前沿,他们在赛场内外的不同岗位上,为赛事和开闭幕仪式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写下了独属于效实人的冬奥故事。

 
何岷松:用最大热情温暖每个人
何岷松,宁波效实中学2018届毕业生,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级斯洛文尼亚语专业本科生,目前已获得剑桥语言学硕士专业录取通知书。连续三年专业课成绩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拥有德语歌德学院C2证书;曾担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何岷松的志愿岗位为首都体育馆新闻运行领域文字混合区助理。他的工作主要是协助记者熟悉采访流程,保证混合区内记者遵守防疫规定,维持文字混合区正常秩序。在运动员流线一侧,他的职责包括主动引导运动员在混合区接受文字媒体采访,及时同运动队新闻官联络并确定采访需求。作为一名志愿者,何岷松能够及时解答文字记者关于场馆和赛事的相关信息,为记者指路或协助其联系有关领域工作人员,为记者们能够顺利完成采访发挥自身作用。
本次冬奥会志愿经历给何岷松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服务精神,用最大热情温暖每个人。在每次为记者提供帮助之后,在顺利完成了一场比赛的混合区工作后,他都会更加体悟到志愿者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和荣誉感。在武大靖、羽生结弦、谢尔巴科娃等诸多重要运动员竞技的场馆,何岷松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服务态度,努力展现中国青年志愿者风采。在赛事期间,他曾接受宁波晚报和中国体育报的采访,向更多人介绍冬奥志愿者的工作。他表示,作为一片新闻领域的“小雪花”,他将把这份冬奥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努力为讲好中国冬奥故事贡献一份力量。
李慧韬:不止做一个见证者
李慧韬,宁波效实中学2018届毕业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学生,同时修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二学位,已保研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方向。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

在冬奥和冬残奥期间,李慧韬作为宣传业务领域志愿者担任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宣传助理一职,主要负责开闭幕式闭环外媒体宣传工作。由于鸟巢安保级别特殊,人员和设备进场报备与证件申请等工作格外繁复严格;而在近十场央级媒体组成的集体采访中,协调联系各方、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对接报审宣发资料都不容失误;每一个彩排日和正式仪式日,深夜下班更成了惯例。

从1月13日上岗到3月13日冬残奥落幕,李慧韬用“见证者”来形容这场60天的奇遇:“岗位的特殊性让我得以近距离参与四场仪式,残奥闭幕那天,当‘北京2022’的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幸与盛会’四个字一下子击中了我。”同时,李慧韬又用“不止做一个见证者”来概括这段420+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如果我的微薄之力能让更多人从更多侧面和更深层面理解奥运精神,理解‘北京2022’背后中国对奥运的独特诠释,那我就不虚此行。”

 

沈倩:让冬奥之音入耳入心

沈倩,宁波效实中学2018届毕业生,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保研至中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传播硕士班。建党百年庆典广场献词领诵团成员,《2022中国诗词大会》青年团选手,曾主持CCTV-6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等大型活动。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综合测评位列年级第一名,曾获北京市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在冬奥会期间,她担任的是北京颁奖广场中文播报员;冬残奥会期间担任的是北京(延庆)颁奖广场中文播报员。谈及播报工作感受,她说:对于中文播报员来说,不同国家运动员的名字是一项需要攻克的难点。我们会通过回看场馆颁花仪式、比赛视频,或者向向对应国家的友人询问,来找到最准确的发音,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每次播报结束,她也会认真回看颁奖仪式的视频,做好复盘和总结,争取下一次表现更加完美。在语言表达上,她感慨一定要贴合颁奖典礼的氛围,用充沛的内心感情、富有起伏的声音点燃起观众的热情,让屏幕前的国际受众也能“入耳入心”。

在奥运赛事中,她和播报员伙伴们相识相知,一起见证漫天飞舞的大雪、缤纷绽放的烟火、鸟巢上空的皎皎明月,还有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留下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她回忆道:记得我在播报完首场颁奖仪式后,收到了正在主媒体中心工作的中传同学的微信,当时她正在观众席观看仪式,给我发来了观众视角的播报视频,说“我们隔空相遇啦”!能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和伙伴们共同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宋律:离“巴赫”很近是什么体验

宋律,宁波效实中学2017届毕业生,本科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专业,保研本校,目前研一在读,方向为美国研究。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担任奥林匹克大家庭行政助理,主要负责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办公室提供行政支持。
冬奥期间,宋律的日常工作是协助巴赫先生的礼宾官接待访客。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宋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与礼宾官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其接待了包括世卫总干事谭德赛、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冬奥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等在内的多位国际贵宾,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黄思绵等执委,以及日本、韩国、蒙古等多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及代表;积极配合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外交部等的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协助其领取感谢信、纪念火炬等;与酒店工作人员密切协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总干事、副总干事办公室的各位客人提供服务,对客人提出的生活上、工作上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馈;并在发言人服务办公室寻求中文表达方面的建议时,热心向其提供帮助。作为志愿者服务国际奥委会执委的第一道窗口,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各位委员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志愿工作得到了外宾的肯定,被礼宾官两次邀请,参加冬奥会开闭幕式。志愿服务结束时,宋律受邀参加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的感谢会,并收到了来自巴赫先生及其团队的感谢礼物。
陈忆霏:用专业的付出架起沟通的桥梁

陈忆霏,宁波效实中学2017届毕业生,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葡萄牙语学院西班牙语口译专业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陈忆霏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担任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残奥大家庭助理。这项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陪同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残奥大家庭的官员,协助其安排日程、交通,提供一定的语言翻译服务等。在她看来,志愿者服务虽然意味着不少挑战,但也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当客户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她或许需要打许多电话联系各个场馆,需要为客户预定高铁票,需要工作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下岗,但是当客户圆满完成一天的行程,或对北京办奥的水平表示满意的时候,她觉得她的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陈忆霏表示,她很高兴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也很荣幸能够成为这场盛事中的一份子。

 

胡敏鸣: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胡敏鸣,宁波效实中学2015届毕业生,中央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学专业,2020年保送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第37届学生会主席,获得北京市优秀团员、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曾组织北京市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参与建党百年庆典广场合唱。

刚刚结束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工作的她感触颇多,她说:做为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在奥林匹克公园公众区的八百多名学生志愿者展开,具体包括组织管理、团队建设、运维保障、宣传设计等。尽管我们并非直接服务于赛事,但也至关重要,每一个志愿者都值得尊敬,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胡敏鸣所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志愿者还牵头创作了一首献给冬奥志愿者的歌曲《为你而来》,在“志愿者之家”参与组织了一场献给志愿者的音乐会。音乐见证着每一刻的欣喜与感动,纯洁的冬梦承载着每一份希望与祝福。何其有幸,亲历冬奥,燃情冰雪,筑梦未来,此次志愿工作将永远是她珍贵的人生财富!

 

乌姗姗:以中奥企业合作助力冰雪运动

乌姗姗,1996届宁波效实中学毕业生。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及管理学硕士,毕业后获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全额奖学金;维也纳经济大学博士。先后就职于ZTE Austria GmbH、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现任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中国首席代表,为有意进驻奥地利的中国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乌姗姗和她的父亲乌栽新同为效实中学和复旦大学校友,2012年效实中学百年校庆,父女俩向效实中学捐赠认养校园树木银杏、腊梅各一棵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乌姗姗致力于促进奥地利冰雪运动设备在赛事中的应用,推动中奥两国冰雪运动合作不断推进。她协助奥地利AST公司“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引入中国并促成其在首都体育馆冰上赛事的应用。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首次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该技术有助于发挥中国在全球碳减排上的表率作用。在她的牵头协调下,在奥地利具有百年历史的多贝玛亚索道有限公司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提供了14条缆车索道的规划、制造和建造工作,承担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建设的顾问,企业技术团队亦提供了现场支持。这一缆车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促进中国消费者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使得中国更多冰雪产业相关项目能够落地生根。在赛场之外,乌姗姗也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潜力有着深刻认识。她较早开始就将奥地利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引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专业机构接洽,这其中包括了倡导“把雪场搬进城市”的中奥合资初创企业Snow51室内滑雪场。她认为,中国和奥地利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合作会在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两国在冰雪产业上的合作会得到加速。与此同时,她也看好将中国品牌终端产品优势和奥地利冰雪运动经验优势相结合的产品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冰雪运动上的合作。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正如冬奥开幕式主题曲《雪花》所唱的那样,作为这个冬天一朵朵“燃烧的雪花”,身处不同领域的效实人汇聚此间,见证、创造、也属于这“天下一家”。

(本文内容由校友提供,按毕业年份排序)
分享